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0篇
  116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青石山区梯田堰边栽植1~2a生核桃实生苗,株距4~5m,行距不等,每公顷平均375株。缓苗后进行良种嫁接。主要品种有元丰、香铃、鲁光、阿九等嫁接第2年结果,第3年有一定产量。每666.7m^2核桃产量3a生为33.5k,5a生为915kg,9a生为218.25kg,12a生为273.25kg。堰边良种核桃的综合经济效益分别为对照的1.5~4.9倍阐述了主要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实生苗建园与幼树嫁接良种、合理整形修剪、肥水管理与合理间作、适期采收、坚果处理及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坡改梯效益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3.
梯田田坎水分耗散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北丘陵沟壑区梯田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监测结果的分析,认为田坎水分蒸发对田面土壤水分的减少作用,在距田坎1m距离内是明显的,它使作物单株产量较坡地减少了18.2%,理论计算表明:1m高田坎水分损失10.9%,2m高田坎水分损失11.2%。  相似文献   
4.
Fine-scale geomorphic/pedogenic processes at alpine treeline may facilitate the initial stages of conifer invasion of alpine tundra. Turf-banked terraces and turf exfoliation associated with solifluction may provide both the topographic protection and the seedbed necessary for conifer establishment above treeline. The morphometry, stoniness and surface penetrability of turf-banked terraces were recorded. Whereas differences among sites exist due to topographic constraints, differences in soil penetrability depend on turf exfoliation. Exfoliated turf risers are significantly more penetrable than non-exfoliated solifluction risers and adjacent treads. These penetrable microsites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seed germination. The process of turf exfoliation may play a role in conifer advance into tundra during climatic change.  相似文献   
5.
新修梯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新修梯田不同部位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发现切土和填土部位有显著差异,对作物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填土部位物理性质好,养分含量高,作物产量高,但保墒能力差;切土部位物理性质较差,底土非常黏重,养分贫乏,造成作物的减产。建议在修筑水平梯田时针对两部位的差异采取措施,以充分发挥梯田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盐锅峡库区黄土台缘滑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通过对黑方台黄土台缘滑坡进行深入细致的野外调查和测量、地下水观测,灌溉试验、水样和土样的物理化学分析,初步摸清了台缘滑坡的基本要素,分布特征、规模及危害,并查明了滑坡成因机制,据统计,该区有大小滑坡44处,1986年至今发生滑坡20多次,滑坡面积从0.2-2.5m^2不等。仅1989年以来,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600万元,平均每年近120万元,从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认为,该区台缘滑坡主要是由台  相似文献   
7.
梯田埂坎植物根系营养空间及伸展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三维坐标挖掘法对宁夏南部山区梯田埂坎上较为常见的几种植物根系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根系的伸展模式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红柳、苜蓿、柠条的根系分布较深,表现出垂直根型的特点;杞柳、杨树表现出了较强的趋水肥的特点;几种植物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态可塑性。阳坡密植的红柳、靠近埂坎下部栽植的柠条、苜蓿、树龄5年以下的杞柳、大地埂中部的杨树根系伸展模式比较符合农林复合系统的要求。建议红柳采用密植的方法栽植于阳坡,阴坡栽植杞柳,但随树龄的变化应适当调整株距;杨树不宜作为埂坎造林的树种,适当发展苜蓿。  相似文献   
8.
黄壤旱坡地梯化对土壤磷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贵州中部黄壤旱坡地上 ,通过无界径流小区法以及野外坡面径流小区试验 ,对梯化和未梯化的黄壤旱坡地地表径流中磷酸根态磷、颗粒态磷以及生物有效磷的浓度变化 ,以及旱地梯化种植与传统顺坡种植下土壤磷流失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梯化与未梯化黄壤旱坡地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和生物有效磷含量出现显著性的差异 ,旱坡地梯化后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的含量减少 17.0 9%~ 5 7.94 % ,生物有效磷含量减少 16.0 1%~3 6.83 %。黄壤旱地土埂梯化种植能明显减少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的流失量 ,其年均颗粒态磷的流失量比传统顺坡种植减少 71.64% ,但旱地梯化种植未能明显减少水溶态磷的流失量。土壤磷素水平的提高能明显增加旱坡地磷素的流失潜能 ,黄壤旱地梯化种植结合平衡施肥是减少土壤磷素流失以及保护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不同治理措施在红壤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效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云南省抚仙湖流域澄江尖山河小流域坡耕地建立了野外标准径流小区,并布设了1.2m宽等高反坡阶和2.0m宽草带两种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观测次降雨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并与原状坡耕地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1)两种措施之间的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差异性均显著。修筑等高反坡阶的地表径流深为113.64mm,比原状坡耕地减少了61.9%,土壤流失量为714.7t/km2,比原状坡耕地减少了77.4%;布设草带的地表径流深为82.76mm,比原状坡耕地减少了72.2%,土壤流失量为370.1t/km2,比原状坡耕地减少了88.3%。(2)两种措施之间的减流和减沙效益差异性均显著,等高反坡阶的减流和减沙效益指数平均分别达0.57和0.97,草带的减流和减沙效益指数平均分别达0.79和0.76。(3)两种措施均大幅削减了地表径流和泥沙的氮、磷养分输出总量,发挥了较好的保肥作用。与原状坡耕地相比,等高反坡阶对总氮削减率为81.9%,对总磷削减率为44.3%;草带对总氮削减率为74.7%,对总磷削减率为83.7%。  相似文献   
10.
坡向和坡位对小流域梯田土壤有机碳、氮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向和坡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变化的两大重要地形因素。研究其对小流域梯田SOC和TN变化的影响,对预测黄土高原地区坡改梯条件下土壤碳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高泉沟小流域为例,区分东、西两种坡向,再根据海拔区分上(2220~2326 m)、中(2130~2220 m)、下(1938~2130 m)三种坡位,共采集213个土壤样品,研究坡向、坡位对梯田耕层(0~20 cm)SOC和TN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向坡SOC和TN含量分别比东向坡高22.8%和13.6%(p0.1),东西向坡的中、下坡位SOC和TN含量均大于上坡位。在西向坡,SOC含量下坡位(8.78 g/kg)最高,中坡位(7.82 g/kg)次之,上坡位(7.46 g/kg)最低;与上坡位相比,中坡位和下坡位的TN含量提高了12.1%,24.2%。在东向坡,SOC含量中坡位(7.15 g/kg)最高,下坡位(6.28 g/kg)次之,上坡位(5.37 g/kg)最低;与上坡位相比,中坡位和下坡位的TN含量提高了37.3%,29.4%。坡向与坡位的交互作用对流域SOC的空间分布影响显著(p0.1)。坡向、坡位对土壤碳氮比值(C/N)也有显著影响(p0.1)。这一结果对准确估算流域梯田SOC和TN的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